據(jù)2015年《中國骨密度狀況調查報告》顯示:有31.9%的國民存在骨量低或骨質疏松問題,半數(shù)50歲以上的居民存在骨量異常,5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松患病率高達40%。
目前全球兩億人口罹患骨質疏松癥,每三秒就有一例骨質疏松癥骨折發(fā)生。我國五十歲以上骨質疏松癥發(fā)病率為百分之十九點二,六十五歲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提升至百分之三十二。五分之一男性、三分之一女性將在五十歲后遭遇一次骨折,百分之二十髖部骨折患者折后一年內死亡。
骨質疏松癥初期通常沒有任何臨床表現(xiàn),隨著病情進展,開始出現(xiàn)下背部疼痛,駝背并伴有身高逐漸變矮,甚至骨折。
部分患者在發(fā)生骨折前沒有任何癥狀,只有等到骨折后才被診斷為骨質疏松,因此骨質疏松也被稱為“靜悄悄的流行病”或者 “沉寂的健康殺手”。
● 骨質疏松的病因 ●
引起中老年人骨質丟失的因素是十分復雜的,近年來研究認為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。
中、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是導致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絕經(jīng)后雌激素水平下降,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認的事實。隨年齡的增長,鈣調節(jié)激素的分泌失調致使骨代謝紊亂。老年人由于牙齒脫落及消化功能降低,骨納差,進糧少,多有營養(yǎng)缺乏,致使蛋白質,鈣,磷、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戶外運動減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質疏松癥的重要原因。
還有一些個人情況的不同、生活習慣、身體狀況、疾病,甚至種族、地域等因素也與骨質疏松的發(fā)展有關。
絕經(jīng)后的女性易患骨質疏松癥;中老年為高發(fā)人群;長期服藥者,如:服用激素的人;有不良嗜好者,如:酗酒者;挑食者;過度消瘦者;維生素缺乏者;慢性肝病、慢性腎病患者;其他人群,如:腫瘤患者。
●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 ●
35歲后,骨質疏松的發(fā)病率就從1%上升至11%,但絕大多數(shù)人直至骨折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后悔未能及時遏制。預防骨質疏松,要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儲存骨本。
▍補充營養(yǎng)
良好的營養(yǎng)對于預防骨質疏松癥具有重要意義,包括足量的鈣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C以及蛋白質。從兒童時期起,日常飲食應有足夠的鈣攝入,鈣影響骨峰值的獲得。
同時建議戒煙酒及碳酸飲料,少飲咖啡,均衡飲食。
▍沐浴陽光
中國人飲食中所含維生素D非常有限,大量的維生素D3依賴皮膚接受陽光紫外線的照射后合成。經(jīng)常接受陽光照射會對維生素D的生成及鈣質吸收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。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鐘日照。
▍加強運動
運動可以增加和保持骨量,提高血清的性激素水平、促進鈣在骨組織的沉積、提高全身骨骼的應力刺激、并能降低絕經(jīng)后婦女血中PTH的水平,是維持骨量減緩骨質丟失的好辦法。
適合中老年人運動鍛煉的方式包括散步、各種運動操、游泳鍛煉等。運動應達到一定強度但也不應過量,推薦的運動量是每天半小時左右。
▍調節(jié)體質
骨質疏松癥已越來越普遍化,越來越年輕化,我們在提高意識預防、治療骨質疏松的同時,也可通過外敷保健理療,調理身體內循環(huán),全面增強體質,達到防病、治病的目的。
寒濕入侵,導致經(jīng)絡淤堵,氣血運行不足,部分臟器功能受損,局部疼痛不適。
貼欣祛濕扶陽灸可無縫覆蓋督脈12大主要穴位,整體施灸10小時以上,在活化體內細胞組織的同時,通過督脈穴位向鏈接人體的數(shù)條經(jīng)絡運送必需的陽氣,増強人體氣血運行的能力,化解經(jīng)絡中的邪濕之氣,繼而起到調和體內陰陽,通督止痛的作用。適用于因風、寒、濕、邪引起的腰椎間盤突出、坐骨神經(jīng)痛、哮喘、尿頻尿急、月經(jīng)不調、畏寒怕冷體質,駕駛及亞健康等引起的疼痛與不適。對防治強直性脊柱炎、類風濕關節(jié)炎、椎間盤突出、增生性脊柱炎、骶髂關節(jié)炎、骨質疏松達到95%以上的有效率。
骨質疏松癥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。骨質疏松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利,人在各個年齡階段都應注重骨質疏松的預防,嬰幼兒和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都與成年后骨質疏松的發(fā)生有密切聯(lián)系。因此,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增強養(yǎng)生保健意識對于骨質疏松的防治至關重要。